随着年度目标任务进入关键时期,登录入口科工六院全体干部职工“想争、敢争、能争、善争”,以“争”的姿态,担负起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绷紧弦 拉满弓 铆足劲!
2024年“余额”已不足50天,210所四室技术攻关团队聚焦重点难点,找准关键环节,全面开展系统技术攻关工作。
为攻克电动伺服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开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研发初期,明确“需求指标”是重中之重,骨干成员胡工带领团队成员们化身“福尔摩斯”,潜心研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面对困境,年轻设计师小杨挠着头不知道如何下手。胡工鼓励他说:“产品研制刚开始就像拼拼图一样,不知道从哪开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尝试、不断探索、不断学习,随着储备越来越多,图案的轮廓也就清晰可见了!”
在明确指标后,团队即刻开展产品研制工作,团队结合自身现有技术水平,分阶段逐一攻克技术要点。目前,项目进入最紧张的试验验证阶段,产品试验时间不固定,试验时长也不确定,团队成员依然时刻准备着,毫无怨言。
厂房角落一间狭小的试验室,成为这支队伍攻坚的主战场。“产品试验应用情况是最有价值、最具说服力的信息!”设计师小常说。当最终产品实现“运行平稳”“走位精准”的那一刻,会议室里红耳赤的方案争论,深夜试验室里的灯火通明,验证前全体成员的如坐针毡、彻夜难眠仿佛都烟消云散。“遇到问题和挫败并不可怕,就怕咱们的干劲儿没了。”一路走来,大家一直都相互鼓励,为彼此加油打气。
在全年长跑的“最后一圈”,四室技术攻关团队正全力以赴,共同将“冲刺”汇成最后一程“加速度”。
“先行军”“急先锋”
刀具飞速旋转,宛如利刃出鞘,在工件上“精雕细琢”,勾勒出完美的轮廓……四季度以来,红岗公司八分厂车工组屡次迎接新挑战,以实际行动彰显整个集体的生产力与战斗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
车工组为实现低成本、高效能的要求,班组成员不断总结经验,在已有加工经验的基础上对各类工装、刀具、程序进行优化改进和提升。
“王哥,过来帮我一下,定位台阶做好了,看看能不能保证同轴度?”“找正表压好了,准备启动吧!”副组长索师傅和组员小王说干就干,在复杂的设计要求中抽丝剥茧理清头绪,最终保证加工尺寸在公差范围内。难关的攻破也预示着产品能够在既定时间内顺利交付,车工组每个成员都未曾放松一丝一毫,始终以熟练的生产技能争做爬坡过坎的“先行军”。
作为配套配非生产链中的重中之重,车工组遇到了产品装夹易变形、垂直度无法保证等棘手难题。在任务交叉并行的情况下,既要解决“卡脖子”难题,又要保证生产进度,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严峻考验。
为了保证生产进度的同时解决难题,在车工组带头人李师傅的引导下,即便是后半夜,组员针对工序重点、技术难点积极与工艺人员“庖丁解牛”般探讨方案。此时,厂房内灯火通明,时间像弦一样紧拉着每个人的神经。经过多次尝试与调整,终于一款创新型工装诞生,生产效率较之前相比提升12倍。啃下这块“硬骨头”,筑牢了车工组的坚定信心和昂扬斗志,继续争当创先争优的“急先锋”。
车工组将继续以登录入口精神为指引,勇挑重担、攻坚克难,以“满格”状态答好“期末考卷”!
“我留下”“我也行”“算我一个”
“我留下”“我也行”“算我一个”……一句句看似普通的话语背后,实则蕴涵着红峡公司一车间“神剑”党员突击队成员的坚定决心。
早在四季度开始之前,一车间就已经全面开启冲刺模式,连续倒班作业、打破生产瓶颈,势必要啃下这块儿“硬骨头”。收到当月生产计划,组织工艺员、管理员与班组长进行讨论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大家在每场的头脑风暴中,预演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准备应对的解决方案。
为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一车间党支部决定成立以喷涂组组长老周为队长的党员突击队,8名队员轮换作业。
在重要阶段,吊装任务增多,作业人员频繁穿梭于各个作业点之间,不断进行攀爬、搬运及卸载作业。尽管时节已入初冬,寒风凛冽,但在这一系列紧张而连续的劳动之后,每个人都已是大汗淋漓,尽显辛勤与付出。
党支部书记、车间主任时刻关注着职工状态,紧盯生产现场情况,充分了解大家的困难与需求。“累是肯定的,但看得出来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不想拖后腿影响下一道工序。”突击队队长说道。
大家在保安全、保质量、保合规的前提下抢生产、赶进度,节点精确至每一小时。这只是红峡公司党员突击队决战冲刺的缩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辞藻,唯有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奉献,定要用实际行动打赢这场“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