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入口科工九院:青春在科研生产战线闪耀
发布时间:2025-03-17 信息来源:登录入口科工九院

  在春日忙碌的科研生产战场上,登录入口科工九院青年正在不同战线,以相同的奋斗姿态,将青春锻造成通往成功的天梯。他们或是破局攻坚的技术极客,或是身怀绝技的技能大师,亦或是运筹帷幄的管理先锋。青春于他们,不是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于梦想、责任与超越的证明题。

青春与机床共鸣

  万山公司104分公司质技部办公室,噼里啪啦的键盘敲击声交织成奋进旋律。一群青年工艺员端坐在电脑前,目光如炬,指尖翻飞。

  “梅梅姐,任务完成!”“好!再加一单!简单的对话里,是团队与时间竞速的默契。近期,公司劳动竞赛的号角吹响,这群年轻人将保质保量赶进度作为誓言,将结构化工艺准备的战场化作匠心淬炼的舞台。

  “师父,轴套改用钢板是否可行?青年工艺员小芳手捧图纸,向少武主任请教。作为新入职的工艺新手,她常跟在师父身边,从材料选择到加工余量控制,从机床装夹细节到工艺验证要点,每一处疑问都能得到细致解答。部门领导朱主任和李主任也如同定盘星,在复杂的技术难题面前,为青年团队指引方向。他们耐心的指导和叮嘱,被青年工艺员们认真记录,最终转化为工艺文件中精准无误的参数。

  夜晚,一场突击战骤然打响:一试验产品急需更换零件,次日必须发运。质技部迅速响应,青年小刘、技术新星小杨与新人小吴等迅速组成攻坚小组,奔赴生产一线,协同作战、跟产指导。车间里,一道加工瓶颈卡住进度。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加工完成后还需留出时间调试,倒计时的压力沉甸甸地悬在每个人的心头。

  “没有工装?用边角料现搭。没有自动工具?就用钳工手工修磨。技术员们毫不退缩,争分夺秒为试验保驾护航。最终,这批赶制的零件如期交付。

  在工艺编制阶段,一线技能工人结合机加经验提出的工艺修改意见十分宝贵。在一次压板工件制作时,钳工田师傅发现欠妥之处,将建议密密麻麻地手写在纸上,郑重地交给青年工艺员。匠心在碰撞中升华,看着这份充满心血的建议,年轻工艺员的脸上既有钦佩也有压力。这是来自一线的智慧。他们深知,这些宝贵的经验是提升工艺水平的重要源泉。

  而在成本工程战场,青年们则化身为精打细算的管家:将圆钢车削改为钢板切割,单件可省下多斤材料;调整铣削路径,加工工时可进一步缩短……每一次对原材料的合理选用、每一项工艺流程的优化改进,都汇聚成了创新之路。

  在机床的轰鸣声中,新一代工艺人勇敢地接过了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如今,曾经那些虚心请教的青年们,已经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主攻手。他们深知,匠心不仅仅是师父倾囊相授的技艺传承,更是团队攻克难关时的背脊相托;是敢于将不可能碾碎,重新构建为新标准的革新魄力。在这条筑梦之路上,青春与机床共鸣,热血共图纸飞扬。(文/魏子妍 王小芳 吴言)

大地深处的坚守

  在大地的深处,黑暗与潮湿是常态。这里是常人难以触及的地下世界,却是一群年轻人挥洒青春、追逐梦想的舞台。矿井内部,光线昏暗,红峰公司智能感知研发团队成员王正伫立在矿车旁,全神贯注地紧盯着辅助驾驶系统的数据面板,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手中的记录单布满了各种标记。历经近一年的攻关和实际应用的打磨,近期,他参与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项目即将迎来验收。

  “这里力度调的不太对。”“车辆刹车速度不够平缓。”……热烈的讨论声在幽长的矿道中不断回响,那是青春智慧在激烈碰撞。项目前期,为了让系统的反应如同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一般灵敏,团队成员王正、朱怀武经常穿着矿工服,模拟障碍物在车前一次次蹲走,收集数据建立三维数据模型。两人经常弯腰或是攀爬,放置假人测试刹车性能。

  实地的数据采集和测试,是模型优化的宝藏。他们录制全地图数据集,对误报场景进行屏蔽训练。我们持续更新模型、优化算法,先让车辆在障碍物前能刹停,再优化刹车速度。面对矿下网络信号差导致主动防碰撞功能失效的难题,团队及时将车云通信解耦,成功攻克难关。功夫不负有心人,车辆变得更加智慧,终于能自动分析危险等级,实现迅速又平稳的刹车,还能在司机疲劳时自动缓速或怠速启停。

  在项目收尾阶段,团队也没松懈。王正积极邀请矿工参与模拟测试,耐心倾听他们的使用感受,根据实际操作习惯对系统响应速度进行精准调整。他还手把手培训操作员,确保设备真正用得上、靠得住。此外,他主动联系矿方管理、设计及司机等相关人员,开展系统使用培训会。在会上,他详细地介绍如何借助辅助驾驶云平台高效管理危险驾驶行为,为司机们解答有关制动、按键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并认真记录大家提出的合理建议,作为后续系统优化的重要方向。

  这群在矿井深处坚守的年轻人,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未来,他们还将不断深耕细作、开拓创新。(文/罗曼 朱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