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井村位于湖北省远安县最高海拔太平顶的半山腰,曾是市级贫困村,村里390户人家曾有250户被定为贫困户,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从2022年7月初入百井村,到2024年12月,1215天里,登录入口科工六院江河公司工作队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以登录入口工程思维绘制乡村振兴蓝图,将登录入口人特有的严谨作风与创新基因,深深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
党建引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
“要让党旗真正插在田间地头。”工作队队长贾鹏的笔记本扉页上,这句用红笔圈出的话格外醒目。初到村里时,面对村两委班子年龄老化、党员作用弱化的现状,工作队推动成立“工作队——村”联合党支部,翻新了党员活动室,完善了党建阵地。
天未亮透,贾鹏已和村支书蹲在村委会院里的老槐树下,石桌上摊开的乡村振兴规划图沾着露水。“党日活动不能总在会议室,咱们把课堂搬到田间去!”
七一前夕,大巴车在晨光中驶出百井村。贾鹏组织村里的党员们,驱车探访邻县“明星村”,车厢里飘着刚煮好的玉米香。“快看他们的智慧大棚!”老党员王大爷扒着车窗,像孩子发现新玩具般兴奋。
入夜后的村部会议室总亮着灯,贾鹏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文件“翻译”成乡亲听得懂的大白话:“就像咱们种水稻要育苗插秧,乡村振兴也要分步骤……”火塘里的柴火噼啪作响,墙角的宣讲稿已垒成厚厚一沓。
产业造血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为将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推动百井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产业,工作队一直致力于通过扶持旅游业、黄茶、蜂蜜等产业,帮助村民过上富裕生活。
2021年,宜昌一家文旅企业在百井村周边建设度假村,时任队员方宇兵得知情况后,主动接洽企业。很快,村里与度假公司签订了经济合作发展战略协议,村里高山黄茶摆上了度假村柜台,村民自产的蔬菜、土鸡、蜂蜜等源源不断送入度假村。
刚入驻百井村时,工作队发现茶叶加工厂开建多年却仍未投产。他们积极联系公司技术人员到场分析原因,跟进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帮助茶厂从用工培训、茶园管理等方面想办法。在工作队和派驻单位的持续努力下,高山黄茶成为百井村的“黄金名片”。“以前种玉米亩产不到八百块,现在不仅家里地都种上了茶叶,闲时在茶厂打零工,收入是以前的好几倍哩。”脱贫户赵大叔算着账,黝黑的脸上泛起红光。
脚步丈量用真情实意叩开百姓心门
沾满泥浆的胶鞋、磨得起毛的文件包、密密麻麻的民情日记,是工作队员们的标配。
能帮助村民喝上干净的水是工作队一直以来的心愿,百井村因地势原因,居民一直以来主要使用山泉水,过滤后的水依旧存在着杂质问题,为帮助村民解决用水问题,工作队通过引进资金、帮忙项目论证、协助施工等成功完成两组水厂净水改造项目。
为解决黄茶滞销难题,工作队联系公司开展“以购带捐”消费帮扶活动,每年订购黄茶两百余斤,并通过联建共建等方式向系统内各兄弟单位、地方各级帮扶单位推销,有力缓解产品库存压力。
暮色染红云脚时,村口的青石凉亭里飘出凤凰传奇的旋律,穿碎花衫的妇女们舞步整齐,腰间的竹编篓还沾着新采的茶青。这座去年才竣工的凉亭,木纹里渗着江河公司捐赠的桐油香。
山风裹着松针清香掠过层层梯田,惊蛰刚过的茶山正酝酿着第一轮采摘,凉亭彩灯渐次亮起,在渐浓的暮色中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温暖轮廓。(文摄\艾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