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入口科工六院人的日常从不缺少攻坚突破与安全守护,看看他们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放异彩。
团队的“神经级”创新突围
“重要部件研制至今,我们体会过胜利成果的喜悦,也体会过难题举步维艰的煎熬,但不管怎样,我们坚持下去总归会看到成果。”在红岗公司八分厂攻坚团队负责人来哥眼里,团队的凝心聚力永远抵过单兵作战。
在精密如神经网络的模具内腔里,本应严丝合缝的粘接面却因手工打磨的“温度感知盲区”,会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项目策划人辉姐“唰”地抽出红笔在白板画出三维坐标系:“我们要从材料特性和工艺流程里找突破口!”
来哥捧着材料,眼神折射出激光般的锐利,他的铅笔尖在流程图上划出道道轨迹。年轻组员们集思广益,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为何不让粘接过程与模压过程合二为一呢?”辉姐的突发奇想如闪电劈开迷雾。
小程的质检手套磨破了三层,像考古学家研究青铜器纹路般端详每个成型面。直到某个晨光熹微的清晨,当理想的参数在数控屏上定格,经过长时间的数据监测和工艺调整,终于跨越了阻挡在合格率面前的重重阻碍。
当八分厂新项目的蓝图在晨会上徐徐展开时,每个人眼里都跳动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他们知道,这次突破不是终点,而是锻造工业艺术品的新起点。他们将继续以必胜的心态向着胜利方向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闫师傅的“毫米级”守护密码
“闫师傅”“到!”“这次任务必须按时完成”“是!”和红峡产品运输队的闫师傅沟通交流,会让人有一种身在军营的感觉。
在轰鸣的生产车间里,闫师傅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安全雷达”,用二十年练就的火眼金睛编织着无形的防护网。这位被工友们称作“现场门神”的老安检,总爱把安全帽檐压得低低的,可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却总能在钢铁丛林里捕捉到危险的蛛丝马迹。
每天开工前半小时,闫师傅的“扫雷”行动准时开始。他像中医把脉般轻抚设备外壳,耳贴管道聆听气流韵律,连墙角裂缝里嵌着的半粒砂石都不放过。“立即更换密封圈,参数偏差超过安全阈值0.3%都要归零处理。”这样的“吹毛求疵”,让他手里的检修清单总带着油墨未干的新鲜印记。
“小王带老张巡查输送带,小李跟我去吊装区……”清晨的班前会上,闫师傅排兵布阵如同调兵遣将。他深谙“新老搭配”的学问:让经验尚浅的新人跟着老张学稳妥,让胆大心细的老李配合自己处理高危环节。有次吊装特种构件,他硬是拦下准备上前的青年突击队:“风速超过3米/秒,让有经验的老师傅用机械臂作业。”在他心里,人员配置表就是精密的安全方程式,每个变量都要经过反复推演。
如今,在闫师傅科学严谨的管理下,多个隐患都被消灭在萌芽状态,职工的行为隐患出现次数和频率不断下降,安全意识持续增强。
他说自己最大的骄傲,不是那些挂在墙上的锦旗,而是工友们路过安检台时,会自觉把安全帽扶正;是新人们看见隐患标识,会立刻上报给安全员。“当安全成为肌肉记忆,我这颗螺丝钉就算拧紧了。”他用实际行动传承弘扬登录入口精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