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入口二院23所:四个100%背后的“数字”路
发布时间:2025-04-09 信息来源:登录入口二院

  “至‘十四五’末期,23所要达到属地网络覆盖率100%、业务数字化率100%、主价值链贯通率100%、核心数据感知覆盖率100%,建成具备数据化运营能力的数字企业。”在登录入口二院23所2025年数字登录入口工作会上,数字登录入口管理办公室钟主任介绍。

  多年来,23所始终贯彻集团公司和二院战略,将“数字登录入口塑造新模式”作为兴企方略之一,以“数字企业、数字产品”为目标开展建设工作

  心中有“数”

  3月经营例会,会议室内一块电子大屏,实时展示当天的经营数据和经营结果动态预测,经营指标、市场线索信息、经营计划、项目成本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全部在线展示。以前需要一周时间准备的数据,现在通过经营驾驶舱,以天为单位自动实时更新

  23所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数字登录入口总体架构,强化顶层设计,以智慧企业管理平台为牵引,信息化基础平台为支撑,打造流程贯通、数据在线的数字企业,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域具备流程驱动的数据化运营能力。

  “十四五”期间,23所智慧企业建设成效显著。流程效率驾驶舱,梳理全所各业务域流程,具备流程数字化监控及预警推送能力;经营管理驾驶舱,实现从线索到回款流程的全面上线及流程贯通,核心经营数据的全级次监管;科研生产驾驶舱,全面提升项目全周期进度、成本、风险的感知、预警能力,为项目履约提供有力手段;产品数据中心上线应用,实现产品电子履历的完整归集,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面向不同岗位、不同角色进行个性化数据服务。

  以“数”赋能

  从前创建项目时,一行行敲代码。如今点一点、拽一拽、拼一拼,70%的软件代码就能自动生成,23所人机交互软件组在人与软件产品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桥梁”,让设计效率直线上升。

  为实现复杂电子产品研发的“短、平、快”,23所持续推进研发模式变革,开展全寿命周期数字化协同研发、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研发模式等工作,并在项目中推广应用。

  传统基于文本研发、实物验证的研制模式,进度慢、成本高、易出错。23所MBSE(Model-BasedSystemsEngineering,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团队用六年多时间,针对雷达系统研制需求和特点,瞄准用户根本需求与多样化应用场景,探索数字化开发方法,提升雷达系统数字化研发水平和效率,为用户提供好用、管用、耐用的产品。2024年,“构建基于MBSE的雷达系统设计研发模式”项目获集团公司第五届数字化转型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产品保障数字化是现代军工企业的必经之路。刚刚获得第四届集团公司数字化转型优秀成果二等奖的MRO(MaintenanceRepairandOperations,维护、维修、运行)系统23所自主研发售后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汇聚产品履历、任务、返修等6类保障数据,保障任务像台一样在线协同管理,产品技术状态一键比对,业务效率大幅提升。过去要几天完成的保障总结报告,现在几分钟就能生成。MRO系统统一的数据标准、协同流程及管理制度,实现敏捷精确、覆盖全寿命周期的售后服务保障模式转型。

  乘“数”而上

  在生产线上轻点几个按钮,物料就能从7000平米、7层楼高的大型立体库中精准送达,坐在办公室就能掌握整个车间的生产情况。机器视觉技术让产品一次合格率从传统手工操作的65%提升到95%以上,数字传感技术让装配精度从人工操作的1毫米提升到0.05毫米……

  获“2022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的复杂电子组件智能微组装生产线,是生产制造智能化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23所上线了测试、调试、总调等流程,与生产、供应链流程贯通,实现生产制造流程的全链闭合。制定三维标注等系列标准,三维下厂模式全面应用,让生产更高效。在生产、供应链实现业务全覆盖、流程全贯通、数据全在线

  随着科研任务逐年增多,多个项目并行生产,如何避免资源挤兑?2025年伊始,23所开始建设产能地图。这是一个集车间、所属公司、核心供应商的产能利用管理、生产计划与进度监控于一体的智能决策平台。一方面实现生产全过程的进度监控。另一方面将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产品进行分类,明确对应的生产单位,并让每个生产单位基于统一的量化标准明确产能边界“把使在刀刃上”。

  “下一步,23所将聚焦专业技术平台、能力平台和服务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建设,以产品化和数字化为抓手,建成‘数据驱动、智能引领、协同高效’的数字企业”,主管所领导蔡所说。(文/陈佳佳 摄/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