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足新领域,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绘出新“画卷”?
在登录入口科工十院十部有一支队伍,它的名字仿佛在告诉所有人面对未知挑战应有的态度——它就是十部“冲锋”党员突击队。
为聚焦前沿领域开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审时度势抢占“新高地”,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冲锋”党员突击队应运而生。
以“创新”入“画” 勇立潮头“触手生春”
“冲锋”党员突击队由16名成员组成,平均年龄31岁,队员们历经国家重点项目研制锤炼,科研经验丰富,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充满创新活力的团队。
立于新,必成于新。突击队成立之初,便与“新”字标签紧密相连,新领域、新技术、新项目、新突破……背后的挑战性、重要性不言而喻,既是荣誉之战,更是使命所系。
突击任务主要围绕相关管理系统的研发、鉴定工作而展开。突击队“兵分两路”,分成总体设计和软件开发两个专业组,齐头并进、互为支撑。
“不论是总体设计还是软件开发,关键技术攻关都是家常便饭,踏进新领域就得有股子闯劲,要么当标准制定的领跑者,要么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成为模仿者、跟随者。”谈起整个项目的创新难度之大,突击队队长游总感慨道。因此,项目立项之初,团队便以系统性站位、体系化布局瞄准“理念革新、数智赋能、紧贴需求”三大维度,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产品研发全过程。
以“坚韧”入“画” 熠熠闪光“妙笔生辉”
坚韧、奋斗,从来都是一代代登录入口人许党报国、强军铸剑的鲜明底色。突击队员扛起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成为他们挑战新领域、迎战新难题的真实写照。
游总是个技术大拿、工作狂人。不论软件、工艺、标准化,还是指控总体、专业建设、内部管理,他都样样精通。大家遇到“疑难杂症”总是第一时间想到他,他也总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外场试验时,经常工作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大家都开玩笑说:“跟着游总干活得自带干粮。”
华总是负责总体设计、开发指导的副总师,队员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华哥”。有一次,他带着突击队员连夜攻关保障进度,第二天早上8点又准时出现在工作岗位上。“华哥是整个团队的‘精神领袖’,无怨无悔、坚韧不拔的品质深深地影响带动了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年轻人。”谈起他时,队员小鹏满怀敬佩地说道。
以“高效”入“画” 齐心协力“一气呵成”
组织力强弱是检验一支队伍真实战斗力的重要维度。“冲锋”党员突击队虽然成立只有短短几个月,但在团队管理效率、工作协同度等方面,成熟得完全不像一支新组建的队伍。
项目总师杨总和游总、华总一起,充分发挥队伍“领头羊”作用,从谋篇布局、资源调度和集智攻关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集中骨干力量开展总体设计、软件研制及验证等关键技术攻关;支部书记兼队员的杨主任在关注团队管理的同时经常性为队员们进行心理疏导、思想解压,以思想保障力提升攻坚战斗力;作为主任设计师的鹏哥、邹哥是团队的中坚力量,厚积薄发、能力过硬的他们为项目顺利运转打下坚实基础;入职仅1年的小冬、小世,“起步就是冲刺”,从入职以来就保持高效运转,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闯劲一心扑在项目中,成长为团队愈发可靠的新生力量;团队中还有叶姐、小帅、小宇、小何、小裴等同志发光发热、默默奉献……
在“两总”牵引、组织保障、全员协力的多重发力下,团队涌动着如火般的生命力,产品研发效率大幅提升、新技术研制风险有效降低,系统研制、鉴定试验、状态鉴定、工程结项等任务计划高效推进。
鲁迅先生曾说:“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冲锋”党员突击队正是像勇士一样,是在摸索中、碰壁中、坚韧中的“急行军”,是勇于当“第一次吃螃蟹的人”,在新领域不断开辟新路。
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成事事成。奋进的号角不止,“冲锋”党员突击队已经瞄准下一个“山头”,向着更高的目标冲锋。(文/贾振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