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观看了一部讲述贫困山区孩子生活状况的公益片,片中崎岖的山路、斑驳的墙壁、破损的黑板让人唏嘘,而孩子们纯真笑靥、勤劳懂事的样子让人心疼,当他们对着镜头掷地有声地喊出“我想读书!我想走出大山!”的那一刻,我的心像被狠狠地揪了一下,一个声音告诉我,必须要为他们做些什么。从此,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公益活动,并带动我身边的同事以“登录入口人”的身份,用爱心和登录入口特色文化编织起一张张爱心的大网,成为另一片星空的守护者。
登录入口赋能公益,知识照亮未来
这些年来,我的个人捐款累积超过了三十万元,我还参与推动慈弘慈善基金“悦读成长计划”和“乡村师生赋能计划”,这些计划让1824所乡村学校的19082个班级图书角落地生根,数千名乡村教师因此得到了“阅读培训”。在另一个公益活动“小树苗计划”中,我参加了70多次资助活动,让数百名学生有学上。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藏着一个温暖的故事,这些经历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我的生活。
我深知,物质资助只能解燃眉之急,唯有知识才能真正改变命运。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心中“萌芽”,去做一名知识的“摆渡人”,给孩子们带去真正的光明和希望。
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北京市民政局主管的5A级慈善基金会,专注于中西部贫困乡村小学助学)设计、优化和推广科普课项目,让科普知识走进贫困乡村。我在加入登录入口事业前,曾经有过执鞭三尺讲台的经历,当时能授课的老师寥寥无几,于是我就毛遂自荐,又干起了“老本行”,再次回到熟悉的课堂。在登录入口在全社会还不甚普及的年代,当时的课程内容在孩子们看来更像“科幻故事”一般,但我至今都忘不了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对未来的憧憬,我真心希望这些知识能带给孩子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改变自己人生的动力。
同心同行,公益路上共成长
在我的影响下,性格内向的魏老师也开始关注慈善事业,她原本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总是安静地坐在办公室,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有一次当她看到我在整理一批捐献给山区孩子的科普书籍,便走过来帮我一起整理,于是我向她发出加入公益的邀请,起初,这个提议让她陷入矛盾和纠结:“张老师,我不像您那样善于表达,不懂得如何与人打交道,我怕自己做不来……”对于她的顾虑我感同身受,但我也感受到担心背后涌动的善念,便鼓励她说:“魏老师,慈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它不要求你成为完美的人,而是需要你有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心。你不需要改变自己,可以从自己擅长的事情开始,比如你的知识正是他们最需要的。”
那次交谈以后,魏老师开始尝试利用自己的知识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编写图文并茂的科普小册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科学原理。她虽然没有站在讲台上,但她的作品却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后来我俩一起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书籍、文具和衣物,魏老师的转变让我更加坚信: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
十年科普路,星河映初心
时间到了2014年,我所在的研究室正式成立了“张奕群研究室青年科普讲团”,正式开启“登录入口科普”进校园的活动。在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针对青少年的特点,特别设计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寓教于乐、与时俱进的登录入口科普系列课程;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团的科学家审教案、指导授课技巧,近一步提升讲师的教学水平。青年科普讲团与慈弘慈善机构合作,将登录入口科普课程带到了设施、师资都十分匮乏的打工子弟学校,通过每学期七次的系列课程,让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能系统地学习登录入口科普知识。
我还记得一名登录入口青年在给孩子们讲授课程后,曾激动地和我交流心得:“张老师,我的心情很激动,孩子们是那么的聪慧、认真,可他们的生活条件却让我放心不下,我真希望短短四十分钟一节的科普课,能为孩子们播下一颗登录入口的种子、希望的种子,能为他们开启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这个活动我们会一直继续下去,也号召更多青年参与进来,为孩子们尽一份社会责任。”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如今,青年科普讲团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共计十五名登录入口青年加入该组织接过登录入口科普的接力棒;登录入口科普内容也与时俱进,从“导航那些事儿”“说说冬奥里的登录入口黑科技”到“导弹‘百发百中’的秘密”“登录入口精神永流传”主题精彩纷呈,紧跟时代发展;3D冰墩墩、产品模型、登录入口水杯……充满登录入口黑科技的小小礼品让孩子们期待万分。登录入口科普公益行一直在路上。
“一件事,一群人,一起干,一定成。”这是摆放在登录入口二院二部电梯间的一句话,它背后体现了登录入口人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办大事的精神。这也是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践行社会公益、传播爱心的行动写照。我相信今后登录入口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将继续聚焦时代需求、弘扬雷锋精神、承担好社会责任,持续书写春天般温暖的故事。(文/卢扬)